定期检查催化剂活性:每月至少进行一次催化剂活性检测,观察颜色变化(正常为浅灰色,若变深可能积碳),记录反应温度变化(活性下降时需提高反应温度)。
温度监控:每日检查燃烧室温度计和热电偶,确保在设定范围内(通常200-400℃),温差波动不超过±5℃。
压差监测:每周记录进出口压差,正常压差应<500Pa,若持续升高可能预示催化剂堵塞或气体分布不均。
清洁周期:根据使用频率,每3-6个月采用低压压缩空气(0.2-0.3MPa)反向吹扫,严重积尘时可用溶剂浸泡清洗。
再生处理:当活性下降30%时需进行再生,包括高温氧化(450℃通空气2-4小时)或化学清洗(5%稀酸浸泡后中和冲洗)。
更换标准:出现以下情况需更换催化剂:活性下降50%以上、机械强度明显降低(破损率>15%)、使用时间超过设计寿命(通常2-3年)。
热交换器保养:每季度清理换热表面,检查密封性,确保换热效率不低于设计值的85%。
阀门与管路:每月检查电磁阀、气动阀动作灵敏度,定期润滑;每半年检查管路腐蚀情况,特别是含腐蚀性成分的废气处理系统。
电气系统:每季度紧固接线端子,检查绝缘电阻(应>1MΩ),校准各类传感器(温度、压力、流量等)。
停机程序:必须先切断废气源,继续通空气运行30分钟以上降温至100℃以下方可停机,防止催化剂热冲击。
防火措施:维护区域配备CO2灭火器,动火作业前必须进行可燃气体检测(浓度应<25%LEL)。
防护装备:接触催化剂时应佩戴N95口罩及橡胶手套,处理废催化剂按危险废物管理规定执行。
冬季防冻:停机时排净冷却水管路存水,备用设备保持电伴热开启,防止催化剂受潮。
雨季防潮:增加电气元件检查频次,控制柜内放置干燥剂,防止电路短路。
高温季节:加强冷却系统维护,确保循环水量,防止催化剂超温烧结。
建立完整的维护档案,包括:每日运行日志、月度性能分析报告、维护工单记录、催化剂活性变化曲线图等,保存期不少于3年。
通过规范的维护管理,可延长催化剂使用寿命20-30%,保持净化效率稳定在95%以上,同时降低能耗15-20%。建议每年由机构进行一次性能评估,出具设备健康状态报告。